地處西南重旱區曲靖市的云南云維集團,zui近有點煩。該集團相關負責人說,目前西南農化生產企業面臨的首要問題是旱情帶來的需求萎縮,其次是企業面臨“限電”、“限水”的困境。
“盡管目前的限電、限水,還沒有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產生直接影響?,F在企業所在地曲靖的生活用水就異常緊張,集團附近水庫水位下降十分明顯。如果按氣象預報5月中下旬旱情才能緩解,那云維肯定或多或少會影響到生產經營。”該負責人表示。
缺電嚴重
據了解,以水電為主的西南地區,干旱直接導致水電供應不足。一些主要依靠水電的磷肥企業已斷電多天,火電、水電并存的企業情況則好一些。
云南、貴州、四川是國內重要的磷肥生產基地。業內專家表示,西南地區每年都會有枯水期,今年“缺水”情況更嚴重,形勢更不樂觀,可以是說百年不遇的大旱。
實際上,通常情況下,每年西南地區磷肥企業的電力缺口都會達到50%~60%,而此次大旱使得缺電情況更加嚴重。在保民用電的情況下,一些磷肥企業只能停產、減產。貴州省很多小磷肥企業生產負荷只能達到90%,一些大型企業也調整了生產計劃,降低生產負荷,著手進行設備維修和職工培訓等工作。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干旱使得該省水電發電量急劇下降,統調電網水電日發電量減少一半,目前地方政府對工業企業用電實行分片限電,對普鈣等生產企業裝置的正常運行造成較大影響。
但由于措施得力,一些企業目前的生產經營并未產生破壞性影響。云天化大部分生產線能正常開工生產。甕福集團自備火力、水力發電廠,能保證大部分供電量,其余不足部分由當地供電部門支持。貴州開磷集團的電力供應也由水電和火電組成,盡管干旱使水電供應量有所下降,但由于有火電的支持,磷肥生產運行基本沒有受到影響。
需求萎縮
據悉,由于持續干旱,土地非常干燥,化肥根本不能撒到地里。目前,云南省內的尿素、碳銨等化肥銷售基本處于停滯狀態。
“我國是農業生產大國,農用化學品的生產經營本來就不*靠市場來調節,每年的春耕生產是行業的旺季。正常情況下,我國2月下旬從南到北陸續開始春耕,但今年大部分地區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天氣異常,導致春耕推遲。在北方,由于天氣寒冷,春耕遲遲不能啟動,使得國內磷肥成交量及成交價也不斷回落。而南方則是由于西南干旱,大部分耕地都無法種植,從而導致化肥的需求減少,市場的成交量自然也就減少。”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分析師表示。
有關數據顯示,截至3月10日,西南五省耕地受旱面積7935萬畝,僅云南省秋冬播農作物和水果、茶葉、蠶桑、橡膠、咖啡五類經濟林果就因旱絕收1485萬畝,秋冬播農作物絕收1417萬畝,預計全省小春糧食比上年減產50%以上。
云天化集團天盟農資連鎖有限責任公司市場部副部長王建文表示,“西南旱情對云南的農資銷售影響較大,但云天化的生產經營應該沒有問題。”但實際上,受旱情影響,云天化春季在本省銷售量將比去年同期減少10萬噸以上。
需求萎縮致使化肥大量積壓,價格走低。華泰聯合證券研究所肖暉表示,3月,國內尿素價格大幅下跌200元/噸,北方企業主流報價1600元/噸。隨著北方氣溫回升,我們預計北方地區尿素價格將在春耕啟動下止跌企穩。但西南地區旱情仍沒有好轉,貴州及川渝局部地區化肥需求量少于往年,全國化肥總需求也將受影響,受惡劣的天氣和很低的糧食價格影響,土耳其和西歐等主要采購化肥地區需求減少,干旱也讓東南亞市場啟動延后,中東尿素FOB價和東南亞到岸價均小幅下跌10美元/噸,美國海灣尿素FOB價小幅下跌10美元至335美元/噸。
產能重壓
業內專家指出,春耕時節,正是用肥之季,化肥企業的產品庫存會急劇上升,目前我國化肥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受供給充裕而需求不足的雙重影響。在供給方面,我國氮磷肥的產能本來就嚴重過剩,而鉀肥的庫存在今年又相對來說較充足。
中國氮肥協會副理事長張天才在年初召開的春季氮肥市場形勢分析會上表示,近年來,氮肥的產能過剩正逐年加劇,現在產能與需求差1000萬噸。
根據肖暉的測算,國內尿素年需求量5500萬噸,2010年全國尿素產能將增加至6800萬噸,過剩超過1000萬噸。2010年以來,四川玖源45萬噸氣頭尿素產能、齊魯達州50萬噸煤頭尿素產能紛紛投產,開工率達到70%~80%。統計數據顯示,2月國內尿素產量485萬噸,同比增加3.71%,連續第13個月同比增加。
肖暉表示,在產能過剩背景下,受春耕需求遲遲未能啟動影響,國內市場尿素價格節后開始大幅走低,已逼近部分小企業的生產成本線,部分新建產能如山東瑞星化工100萬噸、建峰化工二化80萬噸尿素等項目因為成本相對較高,不得不延遲開工時間。
根據統計局測算,2月國內尿素開工率進一步下降到85.5%。肖暉表示,開工率下降的原因在于新產能的增加。受新增產能開工、天然氣供應增加和消費萎縮影響,2010年尿素價格將承受巨大壓力,難以大幅上漲,成本的上升使得行業盈利空間有限。
業內專家表示,目前的異常氣候放大了行業發展中的老問題,產能和產品結構的問題,短期來看,企業要千方百計抗旱保生產,但從長遠發展來看,還是要盡早調整產品結構,同時要嚴格控制新增產能,淘汰落后產能。